澳門產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思路之我見

澳門產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思路之我見

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理事長

區宗傑

2018 年 6 月 14 日

 

澳門回歸 18 年以來,博彩業發展蓬勃,為澳門帶來了龐大的經濟收入,但其他產業卻萎靡不振,經濟結構愈趨單一。高度依賴博彩服務的特點造成經濟不穩。這種不確定性顯示出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相對不足,澳門多元化產業之路仍然漫長。本澳各個產業多元化需要引進實體經濟,例如應用工業 4.0 概念的模式和技術(例如機器人技術、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通過新技術的集成,拉動舊有產業轉型,實現高增值的實體經濟。以下我希望與大家分享我對澳門數大產業發展和串連的看法。

 

博彩產業:控賭張弛有度 「賭牌」數目維持現狀為宜

博彩業一元獨大,扼殺了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賭牌」將於 2020/2022 年陸續到期,六個主副「賭牌」既成事實,要著手削減實在困難。若在現有基礎上再增發「賭牌」更非明智之舉,所以維持現狀是比較折衷、實際的做法。我建議政府繼續完善控賭工作,澳府必須嚴格控制或適度減少賭枱的數目,以及規定多個綜合度假村持續加強「非博彩元素」,維持博彩業健康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動力,同時保有其他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推動經濟多元發展。另一著眼點是審視賭廳的經營問題,目前博彩公司過度依賴貴賓廳來招徠生意,忽略了博彩中介人(俗稱「疊碼仔」)所產生的問題,例如常常供給賭客的免費招待,如酒店客房、吃喝玩樂和交通接送,他們以各種非常態的方法,吸引國內商界人士及官員來澳門豪賭,這是破壞中國大陸的經濟體系,更是國家經濟的一顆毒瘤。

 

旅遊產業:經濟適度多元的引擎 平衡發展利及中小微企

旅遊業包含「食、住、行、遊、購、娛」六大元素,現時博彩一業獨大,抑壓其他旅遊業元素的發展,導致本澳旅遊業長期失衡,旅客來澳,只會想起賭博,而旅遊體驗單一,逗留時間自然有限。由於自由行旅客太多,高質素的旅客亦會相對被影響而卻步,難以實現量變質的轉變。中央政府要配合澳門落實「旅遊大業態」藍圖,主力發展「文化」、「美食」、「會展」、「中醫藥養生」等主題旅遊,讓新興產業與旅遊業有機結合。另一方面,澳門政府過往曾倡議「產業結構多元化」、「博彩業務多元化」、「旅客市場多元化」等政策方向,以「多元化」冠名的措施多不勝數,但實際情況卻是未如理想。以 2017 年數字為例,博彩業收益便高達約 2658 億澳門元;而澳門政府近年大力扶持的展覽業在 2016年的收益僅得 4.2 億澳門元,其中大部分的收益均來自政府支持的消費。政府必須再行審視產業多元化工作的成效,重點出擊,以平衡旅遊業六大元素的發展。科技產業:設立應科院振興其他產業實現工業 4.0 作為建立實體經濟的一環,我舉例,例如考慮幫助企業向大學或專業研究機構購買知識產權,以製造人工肉類、血清及其他中科技產品等等。具體模式是將設計、融資、營銷等工序留在澳門處理,而生產製造的過程取址位於橫琴的澳門工業園區或其他工業園區,以享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便利。澳門需要發展實體經濟,我建議澳門設立「應用科技研究院」和「快速成型中心」,提供設備及培訓,培育本地人才,以配合工業 4.0 的發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設。一方面,創科風氣日漸成熟,日後企業營運將涉及大量跨產業互動、新知識和新資訊科技的引入與應用開發,配合成立「應用科技研究院」可推動產業的研發,支援產業提升技術水平,以達致工業 4.0 的宏願。另一方面,現今製造技術數碼化,小批量、客製化模式變得可行,故此政府可資助中小微企發展和應用 3D 打印技術。舉例說,澳門以往亦有蓬勃的珠寶行業,若然他們能夠成功應用 3D 打印技術在打造模具、造型設計、特色工藝製作等工序,將能更佳地控制設計和生產成本,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金融產業:發展特色金融 支援科技產業

在解決科技產業與本澳經濟融合、以科技協助中小微企轉型等問題後,我們亦應關注企業家如何將科學和技術轉化為商業行動過程中的融資行為,錢從何來?澳門製造」的科技項目要早日量產,做出成績支援不同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投資基金可與擔保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相互配合,長遠有望促成由投資基金和銀行主導、由中介服務機構參與的科技金融創新平臺。至於引進高新科技金融產業來澳、來大灣區落戶,以供企業家投資方面,我所經營的滙業銀行集團在過去數年不斷嘗試向國內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但無成果。原因是現有 CEPA 的規條並不容許國外銀行把國內的房地產、抵押品進行按揭登記,並且亦不能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將回收款項正式匯回澳門。另外,如遭遇壞帳情況,外資銀行拍賣抵押品變現則有困難。所以,國家短期內要積極考慮把大灣區的外資銀行融資的條件放寬,我相信許多外資銀行將很有興趣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同的金融事務。另一方面,我所經營的滙業銀行,願意擔當引進高新科技金融產業來澳、來大灣區落戶的中介角色,並成立風險基金,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的融資需求,振興商機。

 

租賃產業:法律滯後是一大難題

近日,很多專家建議在澳門設立「租賃融資中心」,但此建議實際上遭遇很多技術性困難。舉例而言,澳門的法律制度滯後,有別於海洋法、融資租賃等法律制度都跟不上行業發展,不利行業擴張。同時,在推動新產業、高新科技方面,澳門特區政府並沒有像其他地方給予稅務優惠或人才優惠條件。故此,現階段融資租賃等新產業仍待長時間的立法工作配合,才有望進一步的發展。

 

零售產業:傳統產業適應求存

在工業 4.0 的年代,企業應用嶄新科技、模式的能力至關重要,我認為政府需要設立具引導性的資助計劃-「代用券」制度,推動中小微企在資訊科技應用、設計和市場推廣等創造增值能力。「代用券」可分為「創新券」及「創意券」兩大類,「創新券」針對性提升中小微企業應用資訊科技及鼓勵進行創新開發活動;「創意券」主要鼓勵中小微企業利用創意提升增值能力。希望可以透雙管齊下,推動中小微企應用新科技、新模式,提升競爭力。受到科技進步帶動工業 4.0 轉型,零售業也面臨轉型的考驗。自從國內一股新零售風潮掀起,零售產業漸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徹底改造零售業形態。為鼓勵澳門零售產業融入新零售、電子商務的風潮,政府應推出鼓勵政策,津貼零售產業引進應用科技,並同步構建網上數碼平台,以助他們經營網上零售業務。平台運作得宜的話,「澳門品牌」可以藉此走進大灣區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甚至乎是世界各地的銷售熱點,發掘更多顧客,創造消費。產業通病:因應人力資源匱乏 制定全面人才政策最後一點,是有關澳門各個產業都要面對的營運難題-人力資源短缺。澳門要進行任何產業發展或改革,務須正視「人力資源匱乏」及「一般市民知識水平較低」這兩項短板,官方多年來「歎慢板」,加上本地勞方工會代表較為強硬的立場,問題始終未得解決。要搭上「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順風車,我們需要提高市民的教育水平,所以澳府理應開放門戶,拆牆鬆綁,簡化專才入境手續。同時要允許海外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在本澳開設公司或機構掛牌執業,包括金融專才、工程界人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填補本澳現有人才供應的空白。長遠希望透過這些機構聘用本地年青人,循序展開高端人才管理與在職教育訓練,在工作過程傳授知識和經驗,帶動本澳人才的持續成長。

 

最後,我想一談如何留住澳門的人才。眾所周知,今天年青人最不滿的現狀便是樓價、地價高企,沒有能力成家立室,難以安居樂業。我呼籲中央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密切留意這個本澳產業發展最重大的障礙,這亦是近年來年青人對社會反叛的主要原因。事實上,高地價政策是以往殖民政府遺留下來的愚民政策,遺害不少。所以,中央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應立即設法增加土地供應,平抑高地價政策,不能繼續放任樓價、地價居高不下。感謝各位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