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特首,交換施政意見

拜訪特首,交換施政意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重創全球經濟,澳門地區亦不能獨善其身,中小企亦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疫情之後特區政府以 “砥礪奮進、共創新猷” 為主題推出新一份 2020 年度施政報告。以 “抗疫情、保就業、穏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 為總體方向回應居民訴求,扶助企業重回正軌。本會各理監事經深入討論後匯總下列九點意見和建議,供行政長官參考。

1) 配合智慧城市建設、促導中小企數碼轉型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更突顯企業數碼轉型的迫切性。中小企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社群,要把握智慧城市建設所帶來的無窮機遇,改變思維,延伸業務至數碼化,借助智慧城市的發展浪潮一躍而起。政府應協助中小企解决數碼轉型中“不會轉” 及“沒錢轉” 的難題。本會建議

1.1特區政府加快建設「數碼澳門」基礎設施,例如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並逐步推出智慧政務、智慧通關、智慧醫療、智慧旅遊、智慧交通甚或將來增加「智慧防疫」等現代化城市大型項目,相信會產生積極促導作用,激活數碼科技產業在澳門萌芽發展。建議政府要提供相關的人才培育、設施安裝及資金支援等政策,扶植本地數碼科技產業的發展。

1.2 建議政府推出「數碼科技券」資助中小企配置雲端、電子商貿、電子支付、數據分析、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機械人等合用數碼科技方案,促導科技業界構思中小企合用的數碼技術方案套餐,將數碼科技融入中小企日常營運業務中並創造新的營商模式。

1.3產業的應用方案、初創企業的數碼產品技術給市民及遊客展示。吸引市民、遊客去體驗數碼科技的創新創意,强化數碼轉型教育。

1.4 建議政府加快研究如何開放大數據供居民及企業使用,並完善相關法例,配合智慧城市的來臨。

1.5 要善用橫琴在數碼科技產業的基礎,促進兩地高度融合,互補不足。两地的體制障礙及政策壁壘要依靠特區政府用創新思維逐一突破,為企業在兩地流動帶來便捷。

2) 善用海域資源、發展舊區特色經濟

澳門特別行政區擁有 85 平方公里的海域管理範圍,特區政府亦需更好地利用海域資源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本會建議

2.1 在觀光塔至媽閣廟甚或更北沿岸,打造一個文創商業區,設置店舖,供年青人開設高級茶莊、咖啡館和各國美食特色餐廳,同時,為了增加消費者嘅互動同參與感而去設置授課的地方,教授泡茶技術、拉花技巧、烹飪廚藝等等;為了增加文化氣息營造高雅的休閒文化氛圍,建議開設如「誠品」書店類似的經營模式,在書店範圍内有地方供作者開講解會,舉辦新書發行儀式等文化交流活動。並鼓勵青年人在附近開設畫廊;該區除海事博物館外,也建議興建一座新的藝術博物館營造高雅的悠閒文化氛圍。

2.2 提議特區政府可激活崗頂前地這片充滿宗教和藝術氣息、並具歐陸情調的好地方。為此,提議把崗頂前地,包括夜呣街和東方斜巷打造成為行人專用區,可考慮在崗頂前地廣場的中心,興建一小型舞台,讓從事文化創意的團體,例如葡國土風舞、澳門老年人樂隊、青年人小型樂隊、街舞表演者和口琴演奏家等,可以免費在那裡表演,吸引市民和遊客駐足,以娛樂大眾。建議在近何東圖書館附近,設立一些有上蓋的、可以遮蔭和擋雨的工作檯,免費提供給在本地已登記的藝術家使用,作為創造、展示或出售產品的地方。由於崗頂前地地勢較陡峭,長者從新馬路步行上去較為吃力,建議興建兩條行人上落的專用電梯,藉此帶動人流趨前觀賞。

2.3 建議仿照新加坡克拉碼頭等成功案例,將內港一帶碼頭打造成為具有特色的碼頭文化元素,並與珠海灣仔配合發展成為一河兩岸特色旅遊區,帶動兩岸人流,活化內港經濟,重現欣欣向榮的盛況。

2.4 因應沿岸地區經常受水浸的威脅,建議特區政府向全球招標,引入國際專家設計,盡快落實治水方案。一方面可以保障現有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同時令到沿岸地區有清晰的發展前景,促進企業在區內投資的意慾。

3) 倡議引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優化特區長遠發展政策

聯合國改變世界的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只是口號,所有國家的人們不論該國是貧窮還是富裕都可以行動起來,只要市民有足夠的知識,每個人都可以為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本會建議

3.1澳門特區政府參考聯合國《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UN-17 SDGs ) 將目標融入至特區長遠規劃之中,確保今後澳門的發展可以兼顧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的平衡,令全澳居民有較理想的客觀標準去持續發展。

3.2 透過宣傳教育,指引澳門企業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承担企業社會責仼,做良好企業公民。正如聯合國官網內推出的《170 項日常行動改變我們的世界》,這些進行變革的舉措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行動簡單「貼地」,例如:5 分鐘淋浴,少吃肉類,當地購物 ……人人也可以參與其中。

3.3 政府可主動發起行動,鼓勵學校、社團及商會參與聯合國推出的 17 項目標,促進社會各界合力共同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使澳門與國家、與國際齊步同行。並與國際社會接軌,建設澳門旅遊城市品牌正面形象。 普及提升澳門公民、企業主的社會責任的意識和民生教育質素。

4) 持續改革公務員招聘、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很高興地注意到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會有序地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提升治理水平。 本會建議

4.1加快公共行政改革進程,調整架構重疊人員過剩問題。根據2020年政府公布的數據,澳門官民比為1:21.4,香港官民比為1:108.0,中國官民比為1:192.9,新加坡官民比為1:42.6;因此,精簡公務員架構,提高公務員行政效率十分重要。

4.2加快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提高本澳的行政效率。

4.3建議公務員招聘恪守「精兵簡政、擇優取錄」的原則,重點吸納精英; 提高甄選條件,強調責任感,專業能力及勇於開拓的精神。

4.4積極執行「以民為本」管治理念,實施賞罰分明的「問責制度」。通過「問責制」組成的公職團隊,在執行政府方針時更有擔當精神,更有效率和更負責任地為市民大眾服務。

5) 堅持產業多元化、加強琴澳合作及融合

要落實由「食、住、行、遊、購、娛」六大元素組成的旅遊大業態,延伸博彩業的優勢至旅遊、文化、會展、中醫藥等產業,實行旅遊產業多元化目標,平衡經濟發展。除持續發展旅遊相關行業外,亦建議由醫療、安老、創科等範籌豐富澳門的產業結構並延伸市場到橫琴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内城市群。 本會建議

5.1與外地著名醫療機構合作在澳門打造一家高質素的私立醫療機構,引入專業體   檢、醫學美容、基因測試等服務,並將服務幅射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擴闊澳門醫療產業的綜合服務領域。

5.2在澳門及橫琴建設高質素的安老服務,發展「銀髮產業」,配合 5G 創新科技,提供先進優質的長者護理服務,填補現時的市場空白,支持「塑造健康灣區」的工作。

5.3政府支持設立戰略物資生產線,確保戰略性物資能自給自足,以應付日後不期而至的疫情。長遠工廠可增加生產高端口罩、防護服、防護設備、藥品膠囊、血清等醫療產品,藉此成為澳門科技人才的搖籃,推動澳門工業4.0及產業多元化發展。

5.4加強橫琴及澳門合作及融合,以精準無縫對接為目標,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簡易互通,從而促進琴澳互補式的經濟、人才、科技、產業全方位多元發展。

6)   城市規劃及都市建設諮詢

澳門城市規劃深受澳門市民關注,大家都積極發表意見。但我們所想了解更多是本澳與大灣區合作發展趨勢下,20年後本澳的70萬人仍留在彈元之地的澳門嗎? 本會建議

6.1在規劃20年的澳門發展的同時 應更多思考與大灣區域合作,特別是橫琴。雖然官員回應已考慮到口岸對接。但這並不足夠,深信未來市民生活結合跨域合作更實際。使澳門有限資源更有效運用。如優化城市功能,優化都市建築,優化交通網絡,使澳門成為宜居宜遊的旅遊城市。

6.2 澳門都市建設在考慮實用性的同時,我們更希望見到澳門美麗環保的現代化都市。反映氹仔新建的行人天橋,(連接孫逸仙博士馬路與奧林匹克馬路之步行系統)似是80年代的設計,比鄰近地區的建築差距太遠。

6.3澳門有五百多年歷史,有價值的文物分佈在舊城區各處。所以舊城區發展,應以保育、安全、宜居、宜遊為主調,應盡量拆走危險舊建築物,增加綠化空間,保留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預留更多休憩空間供居民及遊客享用。

6.4新填海區發展應加強防洪防汛設施,所以在 A 區地下應興建蓄水池,預防特大潮漲,因A區是新填海區,土地仍有沉降風險,應在適當位置預先安裝沉降監察系統,一直監控土地沉降變化,這是未雨綢繆的上策。

7) 規劃人口增長、吸引人才聚澳

為確保澳門能夠發展成真正宜居、宜商、宜遊的現代化城市,特區政府宜制訂更嚴謹的人口政策,防範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福利開支日漸上升等潛在問題。長遠要充份發揮本澳居民潛能。 本會建議

7.1 做好「家庭友善」措施,鼓勵採用彈性工時上班,創造有利婦女工作的環境,幫助婦女綻放潛在的才華,釋放更多的勞動力。政府部門可透過勞資雙方的商會,向企業調研招聘崗位需求,從而磨合出適合彈性上班的工作崗位,亦可推出稅務優惠等作為企業鼓勵機制。

7.2 參考了2016至 2025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的近年的評檢報告, 由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帶領不同政府部門攜心協力下,豐富和優化了長者生活。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除保障長者生活需求外,政府也可以積極發展「銀髮族」人士的潛在價值,由勞工事務局與社團合作,透過適量培訓,縮短工時,彈性輪班等安排可吸引銀髮族重回職場。從而長者能夠輕鬆賺小錢的同時填補心靈寄託及人際互動,企業又可增添人手,政府又可優化長者生活,是政府、企業、長者三贏安排。現時「銀髮族」在職場占的比例少之有少,政府除了在持續推進「銀髮族」的供應方面努力,亦可透過調研,了解和釋除顧主對聘用「銀髮族」之憂慮,如長者自身的健康狀況及體力是否足以能夠應付工作,是否易請難送等憂慮解惑。

7.3 設立人才清單,羅列澳門最需要的專才資料,吸引海外澳門留學生回流,制定專門引進合資格海外專才來澳的配套計劃,吸引他們留澳發展。例如: <夾心階層住房方案> 建議參考珠海、南沙等青年人才房屋概念,政府可制定人才指標、將學歷、專業認證、及行業服務年期等納入考慮,並建議比例為10-15%,引入不同優先制度,以照顧不同持分者。另外,再加快及完善灣區內專業資格互認政策,為本地人才及海外回澳人才創造新機遇。

7.4 本會認同在不損及本地僱員利益的情況下,為持續人手不足的行業設立更有效的輸入外地僱員政策以補充勞動力缺口。

8) 改革教育制度 優化年青人職業規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澳門要培養出具創意、創新、重視社會責任、有家國情懷、俱國際視野的「文理兼備」人才。 本會建議

8.1我們要全面推廣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教育模式之餘;亦應該同時引進 HELP(歷史、人文倫理、文學文藝、哲學)的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一批「文理兼備」的人才。

8.2 為使年青人可以進一步掌握自己的人生規劃及事業發展志向,本會建議澳門特區政府可參考西方國家的「休學年」制度,津貼澳門中學畢業生在升讀大學前到各行各業擔任一年的實習工作,由企業提供實習職位,費用由政府和企業合理分擔。在工作一年後,他們可以選擇繼續服務企業,或到大學深造,修讀自己喜歡的學科,培養正面的人生觀。

8.3 加大本澳青年創新創業培育,引進優質創業培訓課程 (例如 Macao Says YES !! )增加青年人競爭力;同時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讓青年人感覺到有上升的空間及機會。

8.4 推動持續進修,終身學習,引入資歷架構制度等措施,鼓勵居民透過學習提升技能,爭取如 UN-17 SDGs 所提及的每人都有機會獲得更有體面的工作。終止「免費午餐」文化,堅持付費學習。

8.5 善用各大專院校師資、設施使用,加強“產學研有機結合”,讓大專院校老師的研究成果能夠迅速轉化投入市場,產生經濟效益。

9) 制定土地政策、扶持本地工程業界

澳門土地資源匱乏、地價高,年青人置業困難,容易累積民怨。 本會建議

9.1 樂見政府將會加快落實經屋、社屋、長者公寓等建設,回應不同收入階層居民,特别是年青人的住房需求。長遠建議政府要制定土地政策,開拓更多土地資源,做好土地儲備。定期公開拍賣土地,並適當推出小型土地供中小型發展商投地。

9.2 扶持澳門本地工程公司,建議推行工程分級制度,跨境大型工程公司只可投大型項目,3 億以下工程優先由本地公司競投。

9.3 支持 UN-17 SDGs 可持續發展目標, 編制《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羅列樓宇間距、樓宇後移及綠化上蓋面積的要求,要求發展商遵守指引,締造優質及可持續建築環境。

9.4 配合“澳門新街坊”項目在橫琴推出,建議協調澳門中小型工程公司及專業人士可透過資質互認制度,容許他們參與“澳門新街坊”項目的投標及施工。